

农村改厕工作是一项提高生活质量、改善人居环境、减少传染病传播的系统工程,是一项破除农村千年生活陋习的革命。 据统计,去年
“俺家有了‘生态厕所’”
去年,福山区高疃镇王大叔家新建了无害化卫生厕所。这间小小的厕所,让王大叔一家彻底告别了多年来“方便时”的刺骨寒风。去年春节,他终于 可以安心在家宴请客人了。“以前,过年的时候家里来客人,我都觉得不好意思。怕大家用露天厕所不习惯。现在可好了,俺家有了‘生态厕所’既实用又干净,太 幸福了。”王大叔开心地说。
据了解,从2006年起,烟台开始对农村露天棚厕粪坑进行改造,推行三格式化粪池等类型的无害化卫生户厕。三格式无害化户厕按技术规范进行 应用管理,具有减少、去除、灭活粪便中生物性致病因子并使其失去传染性的处理设施。普及使用三格式无害化户厕可以提高粪便的肥效,控制粪便对环境的污染, 预防和控制传染病、寄生虫病的传播和流行,对于改善农村的生活环境、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、健康水平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。
“过去,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,卫生厕所大多以传统的双罐式及单池式为主,仅能达到卫生厕所“有顶、有盖、不渗不漏、基本无臭”的最低要 求,粪便的无害化处理率得不到保证。农村现有厕所类型大都是单个储粪池式旱厕。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,直接施用于果树、蔬菜、庄稼等农作物。”烟台爱卫办工 作人员告诉记者,具有无害化处理设施的卫生厕所称无害化卫生厕所,具有对粪便直接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功能,无二次污染。
7个县市区承担13000座国家农村改厕项目
农村改厕项目自2009年度开始纳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在项目性质、目标任务和资金投入上都与以往中央转移支付项目有了质的区别。 去年烟台共承担13000座农村改厕项目任务覆盖莱阳、招远、龙口、蓬莱、莱州、长岛、福山等7个县市区,27个镇街、111个行政村。项目实际完成 13199座,超额完成199座,项目工程质量合格,管理使用良好。
龙口市推行全方位、无缝隙覆盖的管理模式,建立定人、定户、定责、定时限、包质量的“四定一包”工作机制,以制度规范和保障农村改厕工作稳步推进。
各项目县都成立了项目技术指导组,制定印发了项目实施管理方案和技术方案,成立专门的施工队伍,高标准、严要求,因地制宜、创造性地开展改 厕工作。蓬莱、莱阳市从实际出发,探索求新,选择适宜村庄大胆推行三格化粪池模型预制件和涵管式改厕法,统一技术标准,统一招标制作,统一安装施工,既保 证了工程质量,又节省了费用;招远、莱州市充分利用项目村废弃的猪栏空间,大力实施院内改厕,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,莱州市还对改厕户进行了 统一编号。龙口市、福山区、长岛县也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有声有色地开展改厕工作,实实在在地惠及农村群众。
今年烟台将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9万座
为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,烟台自2008年开始,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以每年递增5%以上的速度进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。十一五期间, 全市新建、改建无害卫生厕所30多万座,完成国家农村项目2万座,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9%,提高了4个百分点。
十一五期间,全市新建、改建无害卫生厕所30多万座,完成国家农村项目2万座,到2010年底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39%,
“十一五”期间,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、无害化处理率力争保持年均递增5%以上;乡镇驻地主要街道公共厕所和乡镇卫生院、村卫生室厕所全 部改建成无害化卫生厕所;新建住宅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%;农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,农民健康意识、卫生防病知识知晓率进一步提高,肠道传染病和 人畜共患疾病得到有效控制。
据介绍,今年,烟台还将加大改厕力度,新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9万座。